首页 > 趣味生活 > 正文

南方周末招聘(南方周末招聘官网)
2023-06-01 10:22:39   来源:   评论:0 点击:

进入12月,不少知名企业已经完成了秋季校园招聘。图为2021年秋季大学生集中式巡回校园招聘首场活动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西区体育馆启动。

进入12月,不少知名企业已经完成了秋季校园招聘。图为2021年秋季大学生集中式巡回校园招聘首场活动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西区体育馆启动。 (ICphoto/图)

进入12月,不少知名企业已经完成了秋季校园招聘。为了帮助大学生就业,教育部日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布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名单,要求各地各高校认真学习借鉴典型案例的经验做法,强化就业工作责任,全面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启动“2022届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月”系列活动,宣布将在一个月时间里,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推出系列活动,促进2022届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教育部这些动作的背后,是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根据教育部过去几年的招生数据,预计2022届高校毕业生将接近甚至超过1000万人。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过审人数首次突破200万,达到212.3万人,过审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68:1;2022年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则达到了462万,与2021年的377万相比,大增85万。考公成功,被考生称为“上岸”,而考研成功,则可以把就业压力再推迟到两三年后。

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有关部门采取了不少措施。比如上述教育部的举措,人社部推出的百万青年技能提升行动、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国务院国资委等主办的国资央企线上招聘“国聘行动”等等。提高招聘信息沟通等就业服务虽然有助于促进就业,但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根本,还是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解决。

从需求端来说,只有经济不断发展,才能有更多就业机会。尤其是,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创造就业岗位的最重要渠道。近年来,民营企业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70%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新增就业90%在民营企业。因此,保就业关键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让大家敢于投资与创业,增强民营企业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

在人才供给侧也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让高校更多培养更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毕业生。多年前,中国劳动力市场就已经出现了供需错位的结构性矛盾,招工难和找工难并存。制造业、服务业普工难招、技术工人短缺,而大量高校毕业生,缺乏企业所需要的技能,人社部不得不推出青年技能提升行动,对大学毕业生进行技术技能培训。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普及,也有不少拥有“高学历”的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但在观念上又难以接受制造业、服务业等“低端”岗位。

而专业对口工作难找,很多专业成为“天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高校的专业设置有很强的计划色彩,难以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比如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持续旺盛,但高校计算机专业受限于招生计划等因素,难以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另一方面,有些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过于陈旧,难以跟上行业的快速发展。

这导致一方面程序员等岗位持续缺人,另一方面有些高校计算机毕业生难以适应岗位需求,反而是很多接受编程职业培训的人员更能适应需求,这也一度让编程职业教育大行其道。

高校专业设置也应该更灵活,更能适用市场的需求。2021年,教育部发布文件,放开了高等职业院校设置和调整专业的自主权,包括职业教育本科学校在内的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可自主论证设置专业方向。这一措施应该尽快扩大到普通高校,让普通高校也能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的规划,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辛省志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西安苹果城(西安苹果城最新消息)
下一篇:太湖中学(太湖中学2021高考喜报)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