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代表作(王羲之的代表作有哪些)
2023-05-16 11:55:38 来源: 评论:0 点击:
王羲之的代表作是什么
但王羲之的主要成就还是表现在行书和草书上。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他把散见于前代、当代的书法作品中的一些用笔、结字优点,融合统一在一种崭新的书法作品中。
其主要代表作有:
(3)兰亭序:这篇文字,是王羲之于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和一些文人举行“修契”宴会上,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共28行,324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行书第一”。
(4)快雪时晴帖:王羲之书。行书四行,字体流利秀美。元赵孟俯曾称此帖为“天下第一法书”。《石渠宝笈》收晋人三帖,号称“三希”,此帖列于首位。其为人所重视,由此可见。
(5)孔侍中帖:《孔侍中帖》和《频有哀祸》,王羲之行书,二帖连为一纸。纸本现藏日本前田育德会,与《丧乱范环得示帖》同为唐代流入日本的王羲之名迹摹本。
(7)十七帖:《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内容是他所写的尺牍。因卷有“十七”字故名。《十七帖》墨迹已佚,仅有摹刻本传世。《十七帖》草书,前人评为“笔法古质浑然,有篆籀遗意”,也有人认为帖中字带有波挑的笔势,字字独立不相连属。这正表明他善于“兼撮众法,备成一家”,所以才能形成他独具风范的草书体势。
王羲之的代表作有哪些?
但王羲之的主要成就还是表现在行书和草书上。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他把散见于前代、当代的书法作品中的一些用笔、结字优点,融合统一在一种崭新的书法作品中。
其主要代表作有:
(3)兰亭序:这篇文字,是王羲之于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和一些文人举行“修契”宴会上,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共28行,324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行书第一”。
(4)快雪时晴帖:王羲之书。行书四行,字体流利秀美。元赵孟俯曾称此帖为“天下第一法书”。《石渠宝笈》收晋人三帖,号称“三希”,此帖列于首位。其为人所重视,由此可见。
(5)孔侍中帖:《孔侍中帖》和《频有哀祸》,王羲之行书,二帖连为一纸。纸本现藏日本前田育德会,与《丧乱范环得示帖》同为唐代流入日本的王羲之名迹摹本。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帖》等。东晋永 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等四十多位友人在山阴(今绍兴)举行“修禊” 盛会,诸公“流觞”宴饮,陚诗唱和。王羲之为此次唱和诗集作序并以行书书之。 其手迹唐时为太宗李世民所得,太宗酷爱羲之书法,曾命当时的一些书法名手勾 摹副本分赠王公大臣,而以其真迹殉葬。今存世的临摹墨迹以冯承素摹的所谓“神 龙本”为最佳,刻本则以“定武本”为最好。《兰亭序》的字多以左低右高取势, 结体和用笔都出于自然而又极尽变化,“锋势郁勃,挥霍浓淡如云烟,变怪多态”(米 芾《书史》),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圣教序】全名为《怀仁集王书圣教序》,所谓圣教序,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玄 奘整理的佛经撰写的序(还有高宗李治做太子时所撰写的记)。释僧怀仁以王羲之 的行书集成,勾摹上石(文中个别王书没有的字,则据王书的偏旁部首拼改而成), 虽为集字,但章法布局工巧自然,行气贯通,韵调一致,与一气写就几无二致, 真是空前的集字杰作。宋黄伯思《东观馀论》曾引周越《书苑》的话说??“碑中字 与右军遗帖所有者,纤微克肖。”怀仁当年集字的不少王帖虽然亡佚不可复得,但其中许多单字却借此碑得以流传(此碑现存西安 碑林),所以《圣教序》是我们今天学习和研究王 羲之书法的重要资料。
【快雪时晴帖】四行二十八字,第四行“山阴 张侯”四字本题于封外,摹者移摹于帖中。帖字 体势沉着,俊逸相间,笔触淋漓酣畅,是王羲之 的行书精品之一。清髙宗弘历曾将此帖与王献之 《中秋帖》(传为王献之作,实为米芾临献之《十二 月帖》所成,此姑沿旧称)、王珣《伯远帖》同称 为“三希”(希为稀世之宝意),并名其书斋为“三 希堂”。此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与此帖风格相 近的还有《姨母帖》、《平安帖》、《丧乱帖》、《哀祸帖》等。
【初月帖】是王羲之草书的代表作之一,结体 精严,草法规范,重复的字其体势力避重复;用 笔精熟老练,潇散而不飘浮;上下之字,或两字 三字相连,或为单字独立,连与不连,点画之间都有顾盼照应的情态,因而行气贯通,章法自然而活泼。此帖具有典型的今草特点。 王羲之传本草书墨迹还有《行穰帖》、《远宦帖》、《寒切帖》等。
【十七帖】原为唐太宗集藏的王羲之草书书卷之一,内容是书札。据张彦 远《法书要录》记载:“《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十行, 九百四十二字,是煊赫名帖也。太宗皇帝购求二王书,大王草有三千纸,率以一 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及言语,以数相从缀成卷。此卷共书札一十八通,因第一 札开首有“十七”字样,遂以名帖。当时唐太宗曾于卷末亲书“敕”字,交付弘 文馆的解无畏摹勒副本,并经褚遂良校定,世称“敕字本十七帖”或馆本十七 帖”。《十七帖》的墨本已佚,传世的只有摹刻本。《十七帖》集有王羲之的大量草书,一向被认为是王氏草书的代表作,对后世的草书影响很大。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基础设施包括(基础设施包括哪些内容)
下一篇:增译法(增译法英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