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英文(语文英文怎么写)
2023-05-16 11:55:46 来源: 评论:0 点击:
语文让学生阅读与写作,这其中的观察和表达都是思维训练,它们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一部分跟数学趋同;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跟情商有关,跟艺术课重叠。语文的边缘模糊,这是它综合性和基础性的特点。
主笔/杨璐
阅读伴随一生,是生命的给养
观察能力的强弱会对孩子的知识储备量产生较大影响
美国语言学家、哲学家诺姆·乔姆斯基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史蒂芬·平克
6月1日,河北一所小学的学生们正在上课
北京陈经纶中学的语文特级教师、北京教育学会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王大绩(宝丁 摄)
3月1日,在江苏省南通市的一家图书馆内,一名学生正在挑选图书
2019年5月30日,北京一所高中的学生在为高考做准备
2017年5月25日,北京四中高中部的一名学生在课间向老师请教问题
写作:思维和情感的操练
母语学习的另外一个思维动作,是加工,最常见的形式是写作。对于大多数不读中文系也不从事内容创作的人来讲,高考作文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篇文章之一。为了准备这800字的内容,拆解好词好句、背大量格言金句、练习把各种题材套入固定的模板里,但这样的内容让负责任的阅卷老师、高考专家担忧:高考是选拔,大家写的内容结构差不多,如何分出高下?
我在这篇文章最初提到的“趋中率高,选拔功能弱”导致语文课有“鸡肋”的嫌疑,很大程度因为作文的雷同。比如,2019年课标二卷,它给了1919年、1949年、1979年、2019年、2049年5个历史时刻,选择不同的任务。同学们可以给1919年学生集会写演讲稿,在1949年参加开国大典之后写家信等等。王大绩说:“很多学生写的是1949年开国大典游行之后的家信。他们其实描写的也不是1949年,而是65周年庆典从电视上看到的视角。大家都是把脑海里那场庆典给写了一遍,写的内容、发的感慨非常雷同。为什么没有人想到给2049年功勋人物写慰问信呢?比如说,可以设想那一年中国足球队获得了世界杯冠军,你给进球队员写信。”
这种风气的形成,跟高考作文的特殊性有关。语文考试放在第一门,它的阅卷时间比其他科目都长,即便如此,留给阅卷老师的斟酌时间也非常有限。有阅卷老师说:“先看开头、结尾、结构,这考查的是学生的词汇量,句型掌握的程度。如果开头用了排比句,说明会修辞。如果用了一些成语,说明词汇量丰富。再看结尾的升华,考生有没有主题。每一段有没有中心句,论点是什么,论据是什么,看考生逻辑是否严谨。然后打一个分数。”
这种揣摩阅卷的训练方法,扼杀了少年时代对生活的好奇、联想和想象力。王大绩说:“高考作文多年来其实就是要求考生得对自己的生活敏感、有思考,从自己的生活出发才有个性化文章,才能打动阅卷老师。自己的生活如何能写进各式各样的题目里,这考查的是考生的联想和想象力,不是机械背诵的记忆力。2019年课标一卷考的是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这明明要求写自己的生活,结果考生可能生活里没有劳动过,没感受。他们写出的作文大量跑题,写他们背过的素材,袁隆平、景海鹏等等,像在写感动中国的人物。”
令人痛心的是,这种以高考为目标,从小学开始的机械训练,引发了缪可馨的极端悲剧。
什么才是好的语文老师
生活,犹如烟波浩渺的大海,包容一切又看不到边际,就算最能作为抓手的阅读和写作,其实也都是主观活动。语文能力的增长要在自由的空间里阅读和写作,经过长期的培养而形成。语文老师的工作不能只是教字词句的知识点、中心思想和写套路作文。除了技术上的指导,好的语文老师是领路人,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养成阅读习惯和写作兴趣。
连中国在北师大附中带高三时,同一个班曾经考出过7个作文满分,到了北京四中,2010年高考北京共有6个考生语文超过140分,其中两个是他的学生。这些成绩并不来自于押题和训练,而是把语文渗透到学生的生活里。连中国说:“大家都理解学外语有语言环境学得好,语文也需要。首先,语文老师要注意自己的人文修养。老师的表达要有语文品质,我说它要雅俗共赏,要讲究,给学生营造出语言环境。语文修养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天天浸润在里面,学生才会有敏锐度。”
连中国把语文课叫做“辽阔的课堂”,他说:“语文课应该上得慢一点儿,让学生内心深处的很多触角向四处去探,吸纳和交流,心灵活泼起来。”要做到这一点,老师要有自己吸引学生的讲课方法和对作家、文章的见解。连中国说:“《游褒禅山记》是高中传统篇目,里面有特别多的‘其’字,有老师就把这些‘其’字讲一遍。王安石写这篇时,不是为了给语文书做篇文言文,展示‘其’字的用法。这篇古文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王安石的政治宣言。我讲这节课要把他独特的生命体验讲出来。”
语文老师也应该为学生们埋下读书的种子。陈宝贵是全国优秀教师,他已经退休,不能再像从前一样陪伴在学生的身边,于是给河北邢台、山东一带县乡镇的中小学生做深度阅读、写作的辅导。最早邀请他的是距离县城20里地的一个农村小学,校长组织了30多名对语文感兴趣的留守儿童来听课。陈宝贵说:“给这些孩子讲理论是不可以的。我先讲了三节孵化课,让学生讲关于读书的成语、诗词,还找一些名人,比如鲁迅、莫言关于读书的文章讲解。然后,跟学生们说,看看人家都是怎么读书的,我们应该怎么读书。”
孵化课讲解阅读的价值和意义,之后陈宝贵开始带着学生们正式读书。他说:“我选的都是跟学生们的年龄、心理有相关性的书,比如《城南旧事》《呼兰河传》,曹文轩写的《草房子》等等。这些书要让学生读得越熟越好,最好有些他们喜欢的片段能记在大脑里。”一边读书,陈宝贵还一边找一些角度,让书跟学生的生活建立联系。他说:“比如《呼兰河传》是写一个城市,它是以空间思维展开的。这些是小学生也能看出来的。我就引导他们描述,这个城市有几条街,每条街上有什么东西,那我们住的地方有几条街呀,都是什么格局呀。这些问题,他们能领悟到。”
陈宝贵做这件事,很大原因是对人的读书习惯很看重。他教了一辈子书,看过太多学生从中学到工作的发展。他说:“今年高考有两个孩子,小学成绩差不多,一个孩子高三没下过前三名,有希望考清华、北大,另一个成绩就很普通。那个学习好的,很喜欢看书,初中就写小说,高二自学了《古文观止》。还有一个孩子,去年考试不理想,家长问我的意见要不要复读。我沟通了一下,发现这孩子除了教材,并不爱读书。我就觉得算了,他内在的东西太少了,没有后劲。”
语文不仅仅是一个文科科目,它给人未来的发展,提供养分和动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指南针发明者(指南针发明者是谁)
下一篇:互摸jj(互摸jb兄弟躺在床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