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趣味生活 > 正文

交子出现在哪个朝代(交子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的什么时期)
2023-05-12 09:32:56   来源:   评论:0 点击:

如果你有幸穿越到北宋衙门,会发现那里全然不像公务部门,而是一幅“农家菜园”风光,一畦畦绿油油的蔬菜铺满了官衙院落,偶尔会有官员挽

如果你有幸穿越到北宋衙门,会发现那里全然不像公务部门,而是一幅“农家菜园”风光,一畦畦绿油油的蔬菜铺满了官衙院落,偶尔会有官员挽着衣袖、抡起锄具在地上挥汗如雨。
这种现象在当时极为普遍,几乎大小官员都在自家府院内种菜,有的官员甚至把种的菜拿出去卖。
宋英宗(北宋第五代皇帝,1063年—1067年在位)曾为此大发雷霆:公务人员怎落得如此轻贱,自甘混迹于田地?在众臣的苦诉下,他最终压低了嗓门:“以后种菜不能拿出去卖,只可供自家食用。”

交子出现在哪个朝代(交子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的什么时期)

英宗的态度之所以发生转变,主要是考虑到大臣们的生活状况。
当时的物价比今天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斗米的价格短短一个月就能从60文飙至120文,蔬菜也不例外,可谓“地里有菜贵似金”。
这样看来,官员们在自家大院内种菜也就不难理解了。
那么,如此严重的通货膨胀是怎样造成的呢?

铜钱越铸越荒

公元10世纪末,赵宋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虽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且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属于国势衰弱的朝代,但它繁华的商业却在历代王朝中无出其右。
这首先得益于北宋良好的商业氛围。
北宋打破了以往城市格局中把居民区与商业区分离的制度,政府允许私人沿街开设店铺,并废除前朝的夜禁,一时间,各地集市人潮汹涌,小商小贩走街串巷,各大城市迅速繁荣起来。

商业的空前繁荣亟需大量的货币。
在北宋立国之后的百年内,政府总铸造铜钱不少于1亿4千万贯,若加上私铸的铜钱,合计当接近2亿贯。
然而,如此多的铜钱不仅没能改变北宋缺钱的局面,反而引发了钱荒。

交子出现在哪个朝代(交子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的什么时期)

北宋大规模地铸造铜钱,引发了民间的用铜荒,铜器严重匮乏,致使铜器价格节节攀高,同等重量的铜器比铜币要贵5至10倍。
如此一来,不少人直接将铜币熔铸成铜器,从中牟取暴利,久而久之,民间铜钱流通数量急剧减少,铜钱本身的价格也高昂起来。
人们拒绝将不断升值的铜钱拿到市场上流通,尤其是贵族、地主,大量窖藏铜钱,这就引发了北宋王朝的“铜钱荒”。
面对这种局面,北宋政府没有采取有效手段打击投机、稳定币值,而是一味加大铜币的铸造量,几乎所有的铜都用在铸造铜钱上,结果可想而知,铜钱越铸越荒。

当然,铜钱荒还与大量铜钱流向外邦有关。
当时的铜钱并非大宋独有的法定货币,所谓“一国所铸,四朝共用”,在辽、西夏和金境内,铜钱也是硬通货,大家都处于一个货币体系中,类似于今天欧元在许多欧洲国家中充当法定货币一样。
北宋虽严格禁止铜钱流向外邦,但实际上根本无法阻止铜钱私下外流。
在对外贸易及政府朝贡中,大量铜币流入到这些边境外族,更有甚者,在当今的高丽、日本、东南亚等国也有不少北宋的铜币发现,可见铜钱的流失极为严重。

“交子”横空出世

早在唐朝,纸币就初见雏形。
唐朝中后期,外有匈奴虎视眈眈,内有藩镇刺史割据,社会秩序极为混乱,商人要将大量金银、铜钱运往外地交易,很有可能在途中遭到抢劫。
为给商业发展提供便利,唐宪宗时期,官府为商人开具有效凭证,上面记录开具地和缴纳铜钱数目,商人只需拿着这张票据到他处经商,对方凭票据到本地衙门兑现,取出同等数目的铜钱即可。
这样一来,笨重的铜钱就像张了翅膀一样,从甲处飞到乙处,因此人们称之为“飞钱”。
飞钱本身不在市场上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票据,并不是真正的纸币。

受唐朝飞钱的启发,宋太宗初年,为应付铜钱荒,成都十六家富商订立契约,创立了发行纸币的私人金融机构“交子铺”,开始发行信用纸币“交子”。
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一开始还是与飞钱类似,只是一种民间的汇兑凭证,并非真正的货币。
后来,北宋政府介入其中,并预留一定数量的铜钱作为准备金,然后再发行相当数量的纸币。
这种做法在今天看来也是相当合理的,因此在发行之初,货币市场比较稳定。
交子的便利以及官方的肯定让其很快走出了四川,一跃成为全国通行的货币符号。

劣币驱逐良币

在政府强行规定两种货币同时流通时,如果其中一种货币的实际价值高于另一种,这种货币将被普遍收藏起来,渐渐从市场上消失,最终被驱逐出流通领域,实际价值低劣的货币将在市场上泛滥成灾。
这就是著名的劣币驱逐良币法则。
交子的出现在中国金融史上绝对是划时代的创新,它短期内解决了北宋的铜钱荒危机,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埋下了祸端。

交子出现在哪个朝代(交子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的什么时期)

北宋最初对纸币的使用很谨慎,严格遵守准备金比率发行,维护了纸币的市场信用,因此从宋仁宗到宋神宗的50年间,纸币币值保持稳定,为大宋的经济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纸币的“铸造”过于容易,面额又可以随意书写,这让纸币好像是一匹性情暴烈的骏马,稍有驾驭不当,就会被掀翻在地。

到了宋徽宗时期,蔡京太师主持朝政,开始大肆印刷纸币,搜刮民间财富。
不顾后果的印刷使纸币的准备金比率越来越低,甚至降到纸币面额的1/60,到最后,没有准备金也照样发行纸币。
大量的纸币带来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还把市场中的铜钱彻底驱赶走了。
民众知道纸币肯定会贬值,而且还会大幅度贬值,于是拒绝接收纸币,手头有纸币的也尽快兑换成铜钱或实物,把铜钱压在箱底存着。
于是市场上纸币充斥,铜钱荒上加荒,纸币渐渐驱逐了铜钱。

面对混乱的局面,北宋官府不得不宣布,民众纳税时必须交纳一定数量的铜钱;纸币和铜钱的币值必须按照某个固定的汇率进行兑换。
这种做法无异于官方宣布降低纸币的信用等级,向老百姓暴露纸币的信用已濒临崩溃的现实。
北宋末年,面对辽、金的威胁和南方的方腊起义,朝廷终归耗尽了老本,纸币失去了本就少得可怜的准备金,只能在高通胀中沦为一堆废纸。

可以说,北宋的衰亡与其混乱的货币政策不无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交子胀破了它曾经繁华的身体,而北方金兵的南下只是收拾残局罢了。

对比通过“增税”来度过财政危机,发行纸币无疑是更为廉价的方法,“通货膨胀税”来得如此容易,以至一代代君主都难以抗拒这种诱惑。
北宋如此,南宋也如此,此后的元、金也没有逃脱这种命运。
以元为例,在不到100年的统治中,其正式发布的纸币——中统钞,在流通中贬值了80%,使得人们对货币彻底失去了信心。
到1368年,当明朝取代蒙古统治的时候,元朝的贸易活动已经倒退到物物交换的时代。

由此看来,货币政策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高通胀的今天,尤其值得我们借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煮袋装螺蛳粉步骤(煮袋装螺蛳粉步骤)
下一篇:怎么查电费的户号(怎么查电费余额)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